我想和我的毛利弟子,把詠春拳和中国文化传遍新西兰!
詠春、太极,在海外传授中国功夫的人们,有些怎样的经历和体验?今天,本报《慢生·快活》栏目邀请奥克兰的两位华人,说出他们的故事。
本期主人公:陈正信,叶问门下第三代
问:请简要介绍你的背景情况,以及与宗师叶问的传承关系?
答:大家好,我是陈正信,英文名Bruce,今年68岁,出生于台湾。叶问宗师是我师父盧文錦的师父和亲舅舅。我住在奥克兰,平日的工作就是教授詠春功夫。
武术对我来说,就是我的人生,虽然先后从事一些工作,但我这一生始终都在武术这条道路上。
我自小家境清寒,祖父由福建移居台湾,父亲是普通军人,无党无派。12岁小学时我开始练武,后来初中高中、当兵退伍、以及工作、移民、创业……至今从未间断,即使白天需要学习工作,晚上也都在练拳教拳。
陈正信
我在正式拜入詠春门下之前,曾练过柔道跆拳道,能够接触到詠春也是一种缘份。那时,我在工作中结识了一位香港客人,彼此攀谈聊天。因我一直练武,他便向我介绍詠春拳,那天晚上他比划着,令我很感兴趣。此后他就教了我一段时间,直到他返回香港。在那之后,我的同事很兴奋地告诉我,听说有一位师父非常神奇,大家都传说“闭着眼睛打不到”(笑),当然后来我们知道,那是对“小念头”等等的大众误传(记者注:在盘手练习中双方凭四手接触,通过感知对方动向而及时预断、牵制格挡等)。我们的师父盧文錦从44岁开始教拳,第一批弟子有十多人,我们就在其中。那时候,拜师要跪下奉茶致礼,还要有一个纪念品,并且磕三个头。一般来说师父喝你的茶,就是收你为徒了,如果他不喝那就是不收。也就是从那时起,我正式进入詠春的门下。
问:后来你怎样移民新西兰,又如何开始授拳的?
答:我是申请商业移民过来的。之前在台湾时,我先后在希尔顿和喜来登酒店工作,从最基层员工做到管理多个部门的经理,有20年从业经验,1989年,我40岁左右申请商业移民来到新西兰,此后在这里近30年时间,一直都在练武教武。
在那个年代的商业移民,首先会给4年缓冲时间,不要求立刻投资,发有签证可以自由出入境。当时我考虑过做汽车旅馆,价格约50万纽币,但因为很多都是租借土地(lease hold),出于成本的考虑,不容易抉择。
在离开台湾的时候,我已独立授徒5年了,有学员10多名,于是在新西兰的考察期间,我就同时教授詠春,时间是1990年,一切都是从车库开始的。
目前新西兰有100多名学员,高峰期同时有大约300人。场馆也增加到10个,其中八个在新西兰,一个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,还有一个在New Caledonia(注:新喀里多尼亚,介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岛国)。
在新西兰这些年来,我也曾同时开办餐厅14年,白天工作夜晚授徒,不过太累了,我后来把生意售出转而全心投入于授课,目前师徒二人一起设馆教学,将来彻底退休准备由徒弟接掌。
问:开设分馆的情况如何?
答:我们在新西兰的场地分别位于奥克兰New Market、东区Botany、西区Massey和北岸Sunnynook,南边则准备在汉密尔顿开设。我们是每晚和周末轮换在不同场馆授课督导,白天也有一些家教。
我们先后由三位白人徒弟和一位毛利徒弟开设有4间分馆,再就是今天一起接受采访的这位华人徒弟,他和我一起授课。所有开设分馆的华洋徒弟都已学成出师,可以独挡一面,但我需要到场督导。
在悉尼黄金海岸分馆,和学员在一起
我们有一本师门传承族谱,翻开书来,首先就是叶问的生平介绍和他的相片,后面接下来的内容当中有李小龙的介绍与照片等,也包括有我师傅的照片和介绍,还有我本人,等等。全世界所有詠春拳教授者的通讯名录都在这本谱系里。这本书于1989年出版,里面也有我当时在台湾的徒弟。在海外,有很多人练习詠春,书中也有一些其他同门所教授的外国弟子。将来等这本族谱再更新,我会把自己在新西兰的华洋徒弟们加进去。
问:谈谈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弟子的情况?
答:我们很多个场地都有毛利学员在练拳。我非常惋惜痛心的,是一位毛利徒弟,他因为心脏问题已经去世了。
他是非常好的一个人,帮助过很多人,包括毛利人当中的一些吸毒上瘾者、不良青少年、弱势群体等等,在毛利族里德高望重、具有很大的影响力。他跟我练了十多年詠春,并且已经开了分馆,就在西区New Lynn,我和他一起教学,开办了有七八年。
他在世时帮助过很多人,所以举行葬礼那天有五六百人前来为他送行,我也不禁落泪。
他躺在那里的时候,身上盖着的就是我们武馆的道服和徽标,他和他的家族都对詠春非常尊重。当时大家列队上前致礼,主持人对我说:你是他的师父,所以请你第一个上前。因此我和武馆弟子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。那天也是我第一次接受毛利人的碰鼻礼,他的亲友们一个个过来行礼,当时的情景,让我感动至深。
学员在练习
还记得当初他在学詠春的时候,曾经用毛利战舞中的硬棍与我对打,就是他们民族特有的那种一米左右的棍器,当时,他就是使用毛利棍法来与我交流,往事犹在眼前……
他生前曾经想把我们的詠春拳传到毛利族人里去,但是很可惜,这个理想还没实现,他却不幸离去。在世的时候,他教了不少毛利学生,应当有二十多人,也有很多毛利孩子。虽然有那么多人跟着他学詠春,可是随着他的去世,这些也许就此中断了。
想当年,他要把我引荐到毛利族当中,与族人们一起深入交流,把詠春引入进去。但非常可惜,留不住他,将来也很难再遇到一个像他这么好的人,又能够真正地融入到毛利族当中。
问:希望学过詠春的毛利孩子们,以后有缘份时还能继续。你的弟子们,中外学员的比例如何,练武有无差异?
答:在我的学员里的,华人和外国人的比例大约是一半对一半,我们教课完全用英语。
教外国徒弟和华人并没有什么不同,而且外国徒弟很投入很执著,他们的个性是如果不喜欢那就直接不学了,因此留下来的洋人都有着强烈的兴趣。不分华人洋人,我们很多弟子都长年练习不辍。
在外国人徒弟里,除了有毛利族人,有新西兰白人,曾经还持续多年有瑞士人专门飞来学拳,一住就是3个月,有的瑞士人年年都来。
孩子在武馆练习
在新西兰经过这些年,我的教学地点也因为人员增多而变化。当初在车库开始时只有2名华人徒弟,后来增加到4名。一年左右发展到20多名徒弟,于是转到附近一所小学的礼堂继续,都是晚上六七点开课,学员有40多人。教了5年时间,再转到旁边一家童子军馆,直到现在有近20年了。
这些年来,学习詠春的人既有不同的族裔,也有各行各业的人,警察、律师、木工、水电工等等。像警察其中,就有三四名白人、两名华人,现在还有一位讲广东话的华人警察在学习。
有一位白人刑警至今练了28年,现在也还联系。当年我刚刚开始教课那时候就已经有他了,如今他也有60多岁,已经退休了,但被政府继续聘请,专门调查贩毒洗钱等罪案。
问:学武之人容易好斗吗,詠春是否强调攻击?
答:攻击或者不攻击,在于“人”——所谓我手中有枪,但我不会打你,但有人手中无枪,却还想打人。所以要给予道德观念的教育,在练武之前先练德,一定要传授武德。
有人问过我,詠春对你来讲是什么?我说,詠春对我来说就是人生,它改变我很多,给予我很多做人的道理。 我们也对弟子们强调,武术是肢体交流,但人不可争强好胜,要心存善念。如果你心平气和地习武,就不会有暴力倾向。同时也需要知道,人性也是正常的,像有些人的心态是:你重拳打中我,我一定要报复回去,这也是一种人性的反应,因此在习武过程中要教化、要影响。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,经由师父提点而逐渐改变反应和行事方式,重新磨练人的性情,这当中,有脾性,但更重要的是品性。
习武可以见人,对学生的个性我都了解清楚,因为教学要了解人性,“有教无类”,但要有分别,不光教武术,还要有武德。我们学员练习时从来不会好勇斗狠,对练时师父也随时关注,视情况而组合、分开等等,学员们大多平和,无论洋人还是华人,他们当中有些人也确实脾气修养非常之好。
问:也来谈谈你的生活一面吧,移民怎么适应,有无遇过歧视?
答:刚来新西兰时我不会英文,一讲话就让人发笑。渐渐地练习和提高,学员们英文好对我也有所帮助,但也只是能够沟通。今天与我一起接受采访的这位徒弟在11岁时来到新西兰,他在本地学习和长大,英文程度高很多。
当年刚移民来到时我很不适应,但还是要去学,因为要融入社会。先是参加短期英语班具备了一点概念,之后我家对面一位80多岁的白人老太太专门陪我练英语,每周六来我家坐2个小时,其实也是一种“鸡同鸭讲”式各说各话。她儿子住在二三十分钟车程远的地方,常请她吃麦当劳,我们每次练完英语就带她去高级餐馆,待遇还更好些(笑)。她生病住院了我常去看望,5年后她去世时还留下3000纽币给我孩子,像对家人一样,也是有缘。她丈夫很早去世,一人寡居,与我们感情很好,我非常怀念她,好邻居真是让人珍惜。
还有一家邻居也是非常之好,那是一对80多岁的白人老夫妻,常把自己种的菜送到我们信箱,一打开信箱就看到塞满了生菜、豆角、各种瓜类。
我1989年刚来那时,没有任何歧视,也没有什么坏人,社会环境也非常单纯。那时候我们华人在新西兰就像几维鸟(新西兰国宝)一样,出门在外人人与你打招呼,人人笑脸相迎,没有谁对你仇视,搬家了洋人邻居们都跑来说:你是新来的呀,有事找我可以帮你啊……但是现在,有时会遇到态度不那么好的人。这些年出现各种人和各种行为表现,有些人不注意尊重别人,别人有时也反过来不那么尊重。
比如在餐厅我们不应说“Hi,waiter",而要用“please”等礼貌用语,我开餐厅时曾遇有食客对服务生一开口就是喊“哎”,提要求也是一个字“茶”,甚至骂人。再比如接送人的时候,有些司机自我辩解说就几分钟而已,于是把车停在人行道上。当然并非人人如此,只是个别情况,一些小细节上不注意,其实会带坏整体形象,最终自己也受影响。人在海外,最难是融入社会,一是语言沟通,二是文化沟通。如果把自己一些原有行为习惯带过来,要了解当地文化,设身处地反思和理解他人的心理反应,要自重也要尊重别人,毕竟人同此心,友好是相互的。
问:怎么看待詠春的海外传播?
答:詠春对我的影响很大,而我来到新西兰后向华人、西方人和各族裔传播发扬,开枝散叶,也可以让更多西方人了解我们的文化。当然,在新西兰有很多很多的华人在进行这样的传播工作,像太极等等,还有很多其他各个方面各种文化传统。
从武术方面来看,可能你也了解,西方相对而言一般较为注重个人英雄主义,也强调尊重个人自己的权益。比如一般的西方人,在学完一门技艺后,就不再与老师有什么关系,心中所存在的一种概念就是:我是购买你的培训,为这些我已经付费了。
但是我们也知道,中国的传道授业并非仅仅就是如此而已。因此我们要教育传播不同的思维,传播这当中所包含着的与他们不同的中国文化——你正在练詠春拳,那么中国文化你也要懂,比如尊师重道是什么概念。再例如教育孩子们懂得,学拳之后不可在学校里攻击同学,向他们传授有关的弟子规、三字经,这些也是一种武术道德。
传授武术包括了很多内容,其中武德一定要先教。首先就是武术是用来防身和健体的,不是用来攻击的,不可挑衅他人、惹是生非,这个最为基本。而且我们所说的道德,是指日常生活要走正道,不可为非作歹,小处着眼包括不可喝醉闹事扰乱公共秩序,以及讲话要真实,不可说谎行骗,要从这些最最基本的开始教起。
弟子们入门学武,我要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这些文化和传统,他们在外也会比较友善。同时,在移民方面,如果华人之间抱团成为一个独立的圈子,不融入社会,这样会造成群体分裂,而你越不融入本地社会,社会也越容易对移民产生隔阂与排斥心理。我们的外国弟子通过学习詠春,逐渐更深入接触中国文化,无形中也都对华人族裔和中国文化更加地理解和友好,我认为这样对社会有所帮助。移民之后,在新的国家面对新的人群,你要去了解他,也让他了解你,这是一种我们所说的“融入社会”。
近期热门